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海洋学   24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棘黄姑鱼血清性类固醇激素的周年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双棘黄姑鱼(Nibea diacanthus)血清性类固醇激素的周年变化。结果表明:雌鱼血清雌二醇(Estadiol-17β)浓度一年出现两次峰值,均在成熟产卵前一个月,即4月[(338±59)pg/mL]和9月[(296±48)pg/mL];血清睾酮(T)浓度在卵黄发生期急剧上升,并在卵巢成熟期达到最高值,分别是5月(2.506±0.262 ng/mL)和10月份(2.268±0.243 ng/mL),分别在血清雌二醇浓度两次峰值出现1个月之后,因此,雌鱼的血清雌二醇浓度和血清睾酮浓度均与性腺发育相关。雄鱼血清睾酮浓度的两次峰值均出现在性腺已发育成熟的5月份(2.307±0.792 ng/mL)和10月份(2.286±0.607 ng/mL),与性腺发育有明显的相关性;而血清雌二醇浓度全年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与雄性性腺发育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盐度对双棘黄姑鱼仔鱼活力及仔稚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别用不同盐度梯度海水对双棘黄姑鱼仔鱼进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盐度为17.0.22.0、27.0.31.0~33.0的4个试验组仔鱼的不投饵存活系数分别为5.38、7.35、6.46、6.18;各盐度组仔稚鱼的生长速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仔鱼经25d的培养,其平均全长为18.8~19.2mm;盐度22.0及27.0的海水中仔稚鱼呈较高的存活率,各盐度组的平均存活率为36、0%、48.5%、46.7%和39.2%.  相似文献   
3.
5种有机磷农药对鮸状黄姑鱼胚胎和仔鱼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敌百虫、敌敌畏、甲胺磷、呋喃丹和乐果等5种有机磷农药对Miao状黄姑鱼(Nibea miichthiodides)胚胎和前期仔鱼的毒性。结果表明,在实验设置的浓度条件下,甲胺磷对胚胎的毒性最大;乐果对胚胎的毒性最小;敌百虫和敌敌畏对仔鱼的毒性大于其他3种有机磷农药;敌百虫、敌敌畏、甲胺磷和呋喃丹对仔鱼的毒性大于对胚胎的毒性,而乐果对两者的毒性是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4.
采用紫外线(UV)灭活的同源精子通过冷休克抑制第二极体排放诱导黄姑鱼(Nibea albiflora)的雌核发育。结果表明,黄姑鱼精子最适的灭活剂量为420mJ/cm2,紫外照射剂量与黄姑鱼精子和卵子授精后的受精率及孵化率之间表现出明显的Hertwig效应。多次试验筛选的黄姑鱼雌核发育的最适条件为授精后2min于3℃处理8min。雌核发育仔鱼经形态学和流式细胞仪鉴定为二倍体。进一步利用10对微卫星分析了遗传物质在亲本和子代中的传递情况,结果表明雌核发育后代的等位基因完全来自于母本,没有父本基因参与;雌核发育后代在5个微卫星位点具有较高的重组率,使其与母本保持了高度同质性。  相似文献   
5.
鮸状黄姑鱼胚胎和仔鱼发育的实验生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研究了温度、盐度、 pH对鮸状黄姑鱼胚胎发育和前期仔鱼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鮸状黄姑鱼受精卵孵化的温度范围为15~30℃,最适孵化温度为25~30℃;孵化盐度范围为15~45,最适孵化公度范围为15~25;pH值在5.00~8.99范围内,受精卵孵化率没有显著的差异。鮸状黄姑鱼前期仔鱼存活的适合温度为15~30℃,最适温度为25℃;适合盐度为15~35;适合pH值为5.99~10.01。  相似文献   
6.
呼吸和排泄是鱼类代谢活动的重要特征,是鱼类生物能量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评估鱼类在水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养殖容量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了解耗氧率和排氨率与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规律可以了解鱼体的代谢水平和活动规律等,可为鱼类的养殖生产、新品种培育、移植驯化、养殖水体水质调控和活体运输等提供科学依据。有关鱼类耗氧率的研究,国内已有许多文献[1-11],但关于排氨率的研究相对较少,目前已见有牙鲆、犬齿牙鲆、大西洋鲆等种类的报道[12-14]。  相似文献   
7.
鮸状黄姑鱼染色体核型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体内注射PHA和染色体常规制片方法对状黄姑鱼 (NibeamiichtheoidesChu,Lo &Wu)的核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状黄姑鱼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48,核型为2n=48t ,臂数NF=48。本文还就鱼类的染色体核型演化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双棘黄姑鱼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双棘黄姑鱼【Nibeadiacanthus(Lacepede)】催产孵化和育苗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从形态学方面对其近似种和易混种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双棘黄姑鱼性腺发育至Ⅳ期经人工催产都能产卵受精.效应时间为20~40h。胚胎发育适宜水温为22~26℃.适宜盐度为30~35,孵化率为80%~90%。在育苗水温27~29℃,盐度28~30,150万初孵仔鱼经20d培育,共育出全长1.4~2.3cm的稚鱼95.3万尾,育成率62.3%;其中32.2万稚鱼分池继续培育至36天,育出全长3.1~5.2cm的幼鱼18.4万尾。本试验说明对双棘黄姑鱼进行人工催产孵化育苗,能够培育出达到商品规格的鱼种。  相似文献   
9.
2002年5~6月,在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水产试验场,采用生态学方法对人工培育的双棘黄姑鱼(Nibeadiacanthus(Lacpde))仔、稚、幼鱼的摄食习性与生长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人工培育条件下,双刺黄姑鱼仔、稚、幼鱼的摄食率达93.1%,摄食量占体质量的4.09%~21.07%,日摄食量占体质量的23.67%~57.24%;摄食具明显的昼夜节律,黄昏为摄食高峰。摄食量与体质量的关系式为y=0.1267x0.7878,全长与日龄的关系式为L=1.8603e0.0723D,体质量与日龄的回归方程为M=0.0203e0.2484D。全长与体质量的回归方程为M=0.0024L3.4633。  相似文献   
10.
黄姑鱼雌核发育的人工诱导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线(UV)灭活的同源精子通过冷休克抑制第二极体排放诱导黄姑鱼的雌核发育。黄姑鱼精子最适的灭活剂量为420 mJ/cm2,紫外照射剂量与黄姑鱼精子和卵子授精后的受精率及孵化率之间表现出明显的Hertwig效应。多次试验筛选的黄姑鱼雌核发育的最适条件为授精后2min在3℃处理8min。雌核发育仔鱼经形态学和流式细胞仪鉴定为二倍体。进一步利用10对微卫星分析了遗传物质在亲本和子代中的传递情况,结果表明雌核发育后代的等位基因完全来自于母本,没有父本基因参与;雌核发育后代在5个位点微卫星位点具有较高的重组率,使其与母本保持了高度同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